10月19日傍晚,兰州野生动物园的熊猫馆里飘着股暖劲——大熊猫“曼兰”的雄性宝宝刚满30天。这个土生土长的“西北娃”,打从出生起就带着股“西北韧劲”:刚落地时只有成人手掌大,裹着一身蓬松软毛,耳朵和眼圈泛着粉,像片落在手心的小云朵;如今才过了一个月,已经变成圆滚滚的小毛球,体重从100多克飙到1200多克,连饲养员都笑着说“长得比春天的草还快”。

饲养员安小娟是看着它长大的,说起小家伙的变化,眼睛都亮:“前两周还只会蜷在育婴箱里哼,现在会蹬着小爪子挪步了,偶尔‘嘤嘤’叫两声,活像个会动的毛绒玩具。”最让她开心的是,原本粉嫩嫩的眼圈和耳朵,最近慢慢开始“上色”,长出了大熊猫标志性的黑毛——“再过段时间,就能看出‘正宗熊猫样’了。”

文章插图

作为“曼兰”的首胎宝宝,这只“西北娃”的“成长剧本”里,藏着不少人的用心。早在“曼兰”受孕时,动物园就拉了24小时监护团队,给“曼兰”备了专属的竹子口粮,还把居住环境的温度调到了最舒服的度数;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更是全程“云指导”,生怕出一点差错。“曼兰”第一次当妈妈,刚开始还有点拘谨,现在看着宝宝一天天圆起来,也学会了“温柔”——偶尔会隔着育婴箱望宝宝,眼神软得像化了的蜜。

其实兰州有大熊猫,对很多人来说都是“意外之喜”。2024年4月,“家宝”“鸿禧”“曼兰”“满满”4只大熊猫住进兰州野生动物园,才算把“西北有熊猫”变成了真事;而甘肃东南部本来就是野生大熊猫的“老家”,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显示,这里有132只野生大熊猫,是熊猫家族在西北的“重要根据地”。

文章插图

现在网友们最关心的,是这只“西北娃”的名字——有人说叫“兰豆”,因为兰州的豆子圆滚滚;有人建议“小北”,突出“西北娃”的身份;还有人想叫“团团”,因为它现在圆得像个小汤圆。不过不管叫什么,这只在西北土地上长大的熊猫宝宝,已经用自己的软萌,把大家的心都“暖化”了。

毕竟,在黄河边的风里,看着一只熊猫宝宝从“小云朵”变成“小毛球”,本身就是件很浪漫的事——就像西北的土地上,突然开了朵软乎乎的花,连风都变得温柔了。

文章插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