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5日上午10点,重庆大庙公交站的886线站台前,刚过惊蛰的风里还裹着点玉兰香。推婴儿车的张女士攥着车把手,目光盯着缓缓进站的公交车——车里的宝宝裹着米白小被子,正歪着脑袋打盹儿,睫毛上还沾着点晨起的泪渍。
"师傅,麻烦等我一下!"她喊了一嗓子,弯腰想把婴儿车抬上公交车门的台阶。可婴儿车加着10个月大的宝宝有二十来斤,她踮着脚往上提,后轮突然蹭到湿滑的地砖,"吱呀"一声往外侧翻!宝宝的哭声瞬间炸开来,小身子从车缝里滑出来,半个肩膀已经悬在台阶外!
正在驾驶座旁解安全带的王师傅,几乎是从车门"弹"出去的。他的右手先托住宝宝的后背,左手稳稳卡住小脑袋,像接住易碎的瓷碗似的把孩子抱在怀里。站台上的阿姨们吓得捂住嘴,直到宝宝的哭声弱下来,才有人长出一口气:"我的天,这司机反应比兔子还快!"
"娃没摔着吧?"王师傅抱着宝宝凑到张女士跟前,指腹轻轻蹭了蹭宝宝的额头。见孩子只是受了惊,他又转身帮着把侧翻的婴儿车扶起来,车轮上还沾着刚才蹭到的草屑。"来,我帮你抬上去。"他双手攥住车底,把婴儿车稳稳推上台阶,又特意把车厢后排的座位擦了擦:"坐这儿吧,靠窗通风,孩子舒服点。"
张女士抱着宝宝,手指还在抖:"刚才我腿都软了,要是没您……"她掏出手机要加王师傅的微信,说想周末带宝宝上门送水果,王师傅笑着摆手:"都是老街坊似的,谁没个难处?上次我家娃生病,还是乘客帮着拦的出租车呢。"
车厢里的乘客都围了过来。穿藏青外套的大叔拍了拍王师傅的肩膀:"老王,你这手速能去当守门员了!"戴眼镜的小姑娘举着手机:"我刚才拍了视频,要发微博——咱重庆公交司机就是暖!"连坐在最后排的老大爷都凑过来,摸了摸宝宝的小脚丫:"这娃命好,碰到好人喽。"
王师傅开886线已经5年,大庙站的老乘客都认识他:春天帮老人拎过装满香椿的布包,夏天给孕妇递过冰矿泉水,秋天捡过乘客落在座位上的书包。"我就是个开公交的,"他擦了擦额角的汗,目光扫过车厢里的乘客,"但这公交车是山城的'流动茶馆',得让进来的人都觉着热乎。"
那天的886线公交车,载着满车厢的笑声往石桥铺方向开。车窗外的黄桷树晃着新抽的嫩芽,阳光穿过树叶洒在宝宝的小脸上——就像山城每一个平常的早晨,总有些不期而遇的善意,把风都染成了温温的甜。
其实最动人的从来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。不过是一个司机多留了份心,不过是一双手及时伸了出去,不过是一群人跟着凑过来的热乎气——这些藏在烟火里的微光,才是一座城市最暖的底色。
就像王师傅说的:"我没做啥了不起的,就是不想看着孩子摔着。"可正是这"不想",把山城的早高峰,捂成了最温柔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