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6日,台中非洲猪瘟15天禁制令陆续解封的日子,市长卢秀燕的两次深鞠躬,成了这座城市当天最沉的“回应”。下午2点的记者会上,她带着市政府多位一级主管现身,开口第一句就是“我做得不够好,应该道歉”——话音未落,她弯下腰,90度的鞠躬维持了5秒,台下的镜头里,她的后背绷得笔直,像在把所有的自责都压进这个动作里;记者会结束时,她再次鞠躬,转身离开时没接受任何提问,只留下“概括承受”的担当。
这场道歉不是“说说而已”。当天中午,台中市政府已经发布人事处分:农业局长张敬昌、环保局长陈宏益因未守防疫指引、致生重大风险被免职;动保处处长林儒良因管理督导不到位、指令传达不实被免;其余疏失人员,已送政风、人事单位依法查处。“身为市长,我必须扛下所有责任。”卢秀燕的话里没有推诿,反而用“妈妈做不好,一样要检讨改进”的比喻,把市长的责任拉回最朴素的视角——就像家里的妈妈没把饭做好,得认,得改。
对刚要恢复正常生活的台中市民来说,这场道歉是“态度分”,但更盼的是“行动分”。有市民在社交平台留言:“鞠躬是诚意,但更想看到之后防疫流程的变化”;养猪户说:“希望这次能把基层防疫的漏洞补上”;还有网友说:“‘妈妈论’很接地气,可‘改’得看真招”。从疫情爆发时的争议,到解封日的鞠躬,台中市的15天,是一本摊开的“错题本”——而卢秀燕的两次弯腰,就是把“错题”摆到阳光下的勇气。
她说“台中市是努力向上的大城市”,其实,城市的进步从不是“不犯错”,而是“敢认错、会改错”。当禁制令的封条撕下,台中市的“改进课”才刚开始——对市民来说,“做得更好”不是口号,是菜市场里放心的猪肉,是养殖场里严格的消毒,是下次遇到问题时,更稳的应对。卢秀燕的鞠躬,是终点,也是起点。而台中市要走的,是从“道歉”到“改进”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