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小区楼下的便民摊总飘着柿子的甜香——金黄的果子装在纸袋子里,摸起来软fufu的,咬一口蜜甜多汁,连手都沾着甜丝丝的味儿。可40岁的郑女士却因为“忍不住”,把自己吃进了医院。
上周末,郑女士看着家里放熟的一整箱柿子犯了难:“刚买的时候还硬得硌手,放了三天全软成小灯笼,扔了太可惜。”她干脆把柿子当零食,从早到晚啃了9个。转天清晨,肚子突然胀得像个鼓,脐周疼得直冒冷汗,蹲在厕所半小时都没动静。到鄞州二院做CT,结果让她傻了眼——降结肠里堵着一团“致密影”,是柿子里的鞣酸和胃酸、食物残渣凝成的“柿石”,把肠子给塞得严严实实。
“我吃了半辈子柿子,怎么会堵肠子?”郑女士的疑问,戳中了好多人的“认知盲区”。接诊的尹杰主治医师解释:“柿子的甜是真甜,但鞣酸也是真‘厉害’——它遇胃酸会变成黏胶,裹着食物残渣越滚越大,就像给肠子塞了块‘石头’。正常人吃1-2个,胃肠能慢慢排出去;可吃9个?相当于给消化系统‘埋了颗雷’。”
在鄞州二院普外科,这样的“贪嘴患者”每年秋天都能遇到:有60岁的阿姨空腹吃3个柿子,中午就疼得直不起腰;有10岁的小朋友趁大人不注意啃了5个,半夜哭着喊“肚子胀”。沙洪存主任说:“不是柿子不好,是好多人没搞懂‘怎么吃’。”他总结了几个“必记禁忌”:成人每天最多吃2个,老人小孩1个就够;绝对不能空腹吃,胃酸多的时候鞣酸更容易结块;一定要去皮,柿子皮的鞣酸是果肉的2倍;吃了牛肉、牛奶、虾蟹这类高蛋白食物,最少隔2小时再碰柿子——不然鞣酸和蛋白质结合,直接在胃里“造石头”。
网上也有网友争论:“我吃5个都没事,哪有那么夸张?”“我奶奶每天吃3个,都80岁了也没堵过!”但沙洪存主任提醒,“没出事”不代表“安全”——年轻人胃肠蠕动快,可能扛得住,但有胃病的人、肠胃弱的老人小孩,哪怕吃1个都可能“中招”。就像郑女士,平时消化挺好,可一次性吃9个,胃肠“超负荷”了,才会把自己折腾进医院。
其实不止柿子,山楂、黑枣也藏着同样的“雷”——它们都含大量鞣酸,吃多了一样会引发“柿石症”。郑女士住了3天院,天天灌肠才把“石头”排干净,出院时跟医生说:“以后再看到柿子,最多拿1个,绝对不贪嘴了。”
秋天的甜果本是给日子加的“糖”,可“好吃”和“安全”之间,差的是“克制”二字。下次拿起柿子时,不妨想想郑女士的经历——再甜的果子,也得“悠着点”吃。毕竟,吃爽了嘴,可别苦了肚子。